炒股的时候,看看金麒麟的分析师报告。本报告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将帮助您抓住潜在的专题机会。 南向资金大举增持港股,净买入创历史新高。
11月10日收盘后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当日净流入港股665.3万港元,为连续第14日净买入港股。截至目前,今年南下资金净流入港股已超过1.3万亿港元,屡创2014年南下港股通开通以来的年度新高,并大幅超过去年的净买入量。
尤其是,自推出以来,南向基金买入港股的净额累计突破5万亿港元,历史上首次。
港股大量追加资金
罪恶今年以来,港股投资机会充沛,持续吸引资金流入。香港股市取得了显着的增长。
年初以来,一系列结构性机会不断涌现,包括以DeepSeek为主的AI资产重估、海外创新药反弹、新消费崛起等,且市场具有周期性,为投资者提供了诸多投资机会。
良好的回报效应为基金继续买入港股产生正反馈。主要指数中,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均超过30%。行业指数中,港股通创新医药指数年内涨幅仍超过80%,港股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超过40%。此外,香港股票的股息较低:香港股票股息指数上涨约30%。
尽管年初以来香港股市波动较大,但南下资金净流入依然不减。与此同时,香港IPO市场不断吸引新的优质股票,美国上市公司和A股上市公司在港股二次上市。优质港股标的不断扩大,也是吸引资金南下的关键因素。
评级低是u基金买入港股的重要原因。港股国泰海通表示,目前仓位不高。与过去和国外相比,改善潜力较大,短期调整后性价比较为显着。从估值与盈利匹配的角度来看,港股估值中期内或将进一步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被动投资的兴起,ETF已成为资金买入港股的重要工具之一,进一步推动资金流入港股。例如,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年内吸资550亿元,成为净买入最多的ETF产品。同时,工行ETF与中证港股通科技、易方达中证港股通证券投资主题ETF、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金融主题ETF、汇添富证券港股通创新药ETF等基金年吸金规模超过200亿元,位居年度ETF黄金榜前列。
摩根大通近日发布研究报告,认为2025年香港市场强劲复苏是多重因素推动的结果,包括新增资金流入、楼市企稳、零售销售强劲以及港股IPO复苏等。
苏特Hbound定价能力逐渐增强
随着资本不断南下,“跨过香港河夺取定价权”的口号正在成为现实。
总体而言,外资在港股现有股权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南下资金大量涌入,港股的边际定价能力逐渐增强。
“一年来,A股市场的流动性已经完全释放,南方资金开始流入香港股市,逐渐占据香港股市交易量的一半,定价权也逐渐向境内投资者转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董事总经理许立荣表示,香港股市的资本结构正在经历“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变。
从具体行业来看,优先南向基金在香港新消费、红利、金融板块的攻击力逐渐上升。以某香港上市券商H股为例,基金E旗下的港股ETF今年涨幅明显,人们对指数成分股的购买意愿有所下降。 ETF规模迅速扩大,其成分股持仓比例逐渐超过5%。此外,组成广发基金南向非银行ETF的股票包括多家香港券商。 ETF规模由7月初的45.59亿元扩大至最新的242亿元,香港券商持股比例持续提升。
一些南向基金不断通过ETF买入港股,对香港股票定价体系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据香港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证券交易所,E基金持有10余家证券公司5%以上H股。
估值水平仍然有吸引力
总体而言,金融机构认为目前港股估值水平仍具吸引力,外资逆转有望持续,南向定价能力有望继续增强,资金流入港股有望持续。
许立荣先生表示,香港股市有很多难得的标的,估值好、表现强。中长期投资价值巨大。未来,港股将成为居民分散风险和收入来源不可或缺的核心。
华泰证券发布的战略展望称,股票估值2026年海外销售将保持稳定并小幅增长,较高的利润增长是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在强势的背景下在宏观经济支持和充裕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恒生澄海港股通价值混合型基金经理郑欣继续维持港股以结构性股票为主的观点。究其原因,宏观政策偏向力度有限,偏向科技、新消费等局部吸引力,这会阻止信贷周期再次收缩,但也很难转化为全面修复。
“国内流动性过剩与优质资产缺乏的矛盾也在推动资金持续涌入南方。”兴诚认为,下游市场仍需企业利润的恢复。提高企业整体利润的出发点是财政政策的有效运用和可信度。这是一个循环的逆转。目前,香港股市估值水平的吸引力正在逐渐显现。在我之中从长远来看,市场有可能会经历波折上涨。国内经济增长政策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的变化值得关注。
国泰海顿表示,2026年香港股权融资的增长可能会更加明显。在市场减持和美联储降息的背景下,外资逆流预计还将持续。由于南方定价能力不断增强,明年流入香港股市的资本可能超过1.5万亿港元。
(文章来源:中国券商)
新浪财经公众号
我们将每天24小时为更多的粉丝播放最新的财经新闻和视频。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新浪财经)